最新动态
首页» 最新动态» 学校召开小麦育种工作座谈会
 

学校召开小麦育种工作座谈会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   发布日期:2020-06-30     浏览次数:

     

凝练方向再发力 继往开来新征程

学校召开小麦育种工作座谈会

再接再厉谋发展,同心协力谱新篇。为系统总结近年来小麦育种工作取得的成绩,探讨新时代持续加强小麦育种工作的思路和举措,进一步提升学校和学科声誉,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大更强的西农力量,6月28日,学校组织召开小麦育种工作座谈会。校党委书记李兴旺主持会议,校长吴普特到会并讲话,山仑院士、康振生院士,副校长马建华、钱永华、韦革宏等校领导参加座谈。

校党委书记李兴旺主持座谈会
校长吴普特讲话山仑院士发言康振生院士发言马建华、钱永华、韦革宏在座谈会上发言

会上,吉万全教授汇报了小麦育种整体情况。他回顾了小麦育种历史,介绍了小麦育种研究现况,展望了小麦育种未来发展前景,分析了小麦育种的机遇、挑战和突破口,提出了下一步奋斗目标。刘耀斌副研究员从总体思路、推广模式、示范布局与实施、初步成效、思考与建议等方面汇报了小麦示范园的建设情况。奚亚军教授就小麦育种联合体建设、运行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作了主题汇报。

小麦育种是我校重点优势学科,建校86年来,学校在小麦育种领域中大师辈出、成果丰硕,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履行使命担当的一张靓丽“名片”。在以赵洪璋、李振声、宁锟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代表的数代科教人员努力下,至合校前,学校共育成38个适应我国北方冬麦区的小麦品种,在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达20多亿亩,增产小麦1000多亿公斤,助推了黄淮麦区小麦6次更新换代中的4次。

合校以来,经过20年的发展,学校逐渐形成了以常规育种为基础,结合了杂种优势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为特色的育种技术体系,育成一大批水、旱地育种,其中国审品种17个,省审品种84个。绿色多抗、优质强筋,成为我校小麦品种的名片,并享誉中原大地。近三年来,小麦育种成果丰硕。“西农979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西农511”新品种转化455万元创新高;2020年6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审定数量最多的单位,11个品种通过陕西省初审(共23个);小麦种质资源由合校前的4996份增加到目前的30000多份;作为国内唯一参与单位完成了小麦基因组测序,获评“2018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吉万全、刘耀斌、奚亚军分别汇报小麦育种、小麦示范园建设和小麦育种联合体建设工作王辉、高翔、刘曙东、张正茂、马翎健、李学军、张海成和单卫星在座谈会上发言

会上,专家代表王辉教授、高翔教授、刘曙东教授、张正茂教授、马翎健教授和李学军教授先后结合工作实际,就小麦育种研究今后的发展谈了自己的思考,分享了工作体会,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山仑院士、康振生院士就做好小麦育种顶层设计布局、加强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结合、创新创建育种材料,扩大西农小麦的国际影响力等谈了看法和建议。马建华、钱永华、韦革宏结合分管工作,表示将积极配合学院,做好育种团队人才培养,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加大小麦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运筹完善科研奖项申报以及探索团队合作机制等工作,全力助力我校小麦育种工作再上新台阶。学院院长单卫星、党委书记张海成汇报了今后的工作谋划和目标愿望。

吴普特在讲话中回顾了学校小麦育种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他强调,“民为国本,食为民天”“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育种工作对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极为重要,学校小麦育种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指出,目前我校小麦育种工作虽然基础雄厚,优势明显,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亟需在进一步发挥现有科研基地(平台)及人才优势上再发力,充分挖掘潜力,积极抢抓机遇、应对挑战。

他就做好今后小麦育种研究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做好顶层布局。建议将“优质、抗逆、功能、稳高产”作为小麦育种方向的“九字方针”,科学规划学校的小麦育种工作。二是积极构建小麦育种创新体系与组织模式。要面向未来农业发展,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学科使命,讲好西农小麦育种“故事”,积极争取话语权,扩大社会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学校各类资源平台作用,有组织地开展育种工作,力争选育大品种、做出大贡献;要积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西农力量。三是要加强小麦育种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方法创新,持续不断地推进小麦育种工作上水平。他希望全体小麦育种人要强化协同创新,凝心聚力推动小麦育种工作取得新的发展、实现新的突破,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兴旺要求农学院和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吴普特校长的讲话精神,抓好落实。针对我校小麦育种工作,他强调一要坚定不移支持小麦育种科学研究工作,以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二要坚定不移推进小麦育种工作协同创新发展,抢占未来生物育种制高点。瞄准未来的小麦产业形势、育种技术变革趋势,加强基础研究、育种新技术研究,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协同、国际合作交流,推动学校小麦育种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三要坚定不移发展特色优势学科,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要提高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意识,梳理组装重大科技成果,培养和引进领军人才,加大与产业的融合,为学校学科发展、“双一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学院二级教授杨改河、薛吉全,数十位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的师生代表、农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党委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科研院、推广处、人事处、人才办、发改处、双一流建设办公室、场站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